学术出版驶入知识服务新赛道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更新于:2018-3-6 阅读:
2018年,聚焦大众市场的知识服务能否在学术出版领域开枝散叶?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学术出版年会上,业界人士围绕“学术出版与知识服务”展开讨论与畅想。
切合所需 学术内容产品化
“互联网浪潮席卷一切、深入一切,学术出版生态也在发生变化。”正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所说,碎片化阅读、泛阅读习惯下的深度专业资讯服务,乃至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成为知识提供者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用听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看到并实践的新时代的新模式,“这种体验很好”。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音频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豆瓣时间”音频内容总监张薇认为,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的双手和眼睛都在忙碌的时候,听,成为获取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对于有声书这一知识服务产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主任董风云认为,它能够为出版社和作者带来收入,也切合了读者所需。“我们有一批不是很深奥的学术作品非常适合朗读,需要一个适合的平台来开发。”
董风云谈道,《每天听本书》并不是照搬图书内容、纯粹朗读文本,而是筛选一些适合普通读者认知的内容。对于自己的编辑团队参与的这部分工作,董风云认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除了传统的出版业务,“能与新的知识服务形式结合起来,我们的编辑由此得到一种很大程度的升华”。
作为一线内容生产者,董风云认为自己的团队其实能够做一些以前没有想过的工作,比如课程培训,比如线上大学。“怎样来做,在于我们这样的传统出版单位和《每天听本书》、‘豆瓣时间’这样的平台如何进行协作。”
分羹纸书?营销推广互动化
“从人类历史来看,知识免费是一个巨大进步,因为从前知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分析知识付费火起来的原因,田丰认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付费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是它的筛选机制。“它把人们最需要、也是最有效的内容筛选出来卖给用户,这就降低了用户的时间成本。”
听了一本书的一部分精选内容,是否会影响纸书销售?《每天听本书》负责人阿狮用操作的1000多本书的分析数据给出结论:听,不但没有影响纸书的正常销售,反而对纸书的营销、推广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因为听能够离用户更进一步,它有更充分的空间把作者和出版人想表达的东西传递给用户。”
阿狮介绍说,很多人会把听书作为一个筛选书的步骤,他们可能用10分钟听听相关内容,如果确实有兴趣就会去买书。为此,《每天听本书》也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比如将电子书做成相关购买链接,“很多用户立马就买了”。
上篇:
下篇: